(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10题(21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庆历末,妖贼王则盗据甘陵,贾魏公镇北门,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公日夜忧思,有指使马遂者白公曰:“坚城深池,不可力取,愿得公一言,公壮其言,遣行。”见贼偶坐,为陈朝廷恩信:“尔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若守迷自固,天子遣一将,提兵数千,不日城陷。”辞甚激切,贼不答。遂度终不能听,遂急击贼仆地,扼其喉几死。
5. 甲文选自《____________》一书。(2分)
6. 下列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1)故不为
苟得也
A. 暂且 B. 假如 C. 随便 D. 已忘
(2)遂
度终不能听
A.度过 B.揣测 C.测量 D.准则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 下列对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 表现出了战争胶着
C. 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 D. 突出贾魏公的无能
9. 甲文用_________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乙文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__________论点。
10.你认为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是否有损他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5.甲文选自《孟子》一书。(2分)
6.下列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故不为苟得也:随便
(2)遂度终不能听:B.揣测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闲者能勿丧耳。翻译为现代汉语是:不仅仅是贤人有这样的心志,每个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失去它。
8、D.突出贾魏公的无能
9、甲文用类比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乙文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舍生而取义”的论点。
10、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并不有损他的形象。他这样做是为了劝降贼人,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和牺牲,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对和平的重视。同时,他的行为也体现了孟子所说的“舍生而取义”,即在
关键时刻能够舍弃个人利益,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日:“坚城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