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
①为福建将乐令,春秋行乡饮酒礼时,至村落间问民疾苦,牧竖②妇女皆环集,导之以善,肫然③如家人。期月,邑人悉向化④,境无盗贼,讼庭稀鞭扑声。�初至官,与家人约曰:“在官,俸金外皆赃也,不可以丝毫累我。”官廨⑤有桂二株,方花开,李指之曰:“此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自是家人不敢簪桂花。尝出郭省敛⑥,从仆摘道旁一橘,顾见之,责曰:“岂可坏法自汝始!”立下马杖之,命偿其直。居三年,上官有索馈者,无以应,遂去官归。
(选自《清稗类钞》)
【注释】①李�(jiào):清朝顺治年间福建将乐县县令。②牧竖:牧童。③肫(zhūn)然:诚恳真挚的样子。④向化:受到感化而归顺。⑤官廨(xiè):官署。⑥省敛:考察收取租税。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
至村落间问民疾苦 至:_________
(2)命
偿其直 偿:_________
1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
15. 请结合原文分析,李�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3. ①. 到 ②. 抵偿,赔偿
14. 这也是官署的财物,擅自折花的人(我)一定惩治他。
15. 李�为官期间到民间考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引导百姓向善,乡人都受到感化而归顺,说明他是一个关爱百姓、治理有方的官员;他告诫家人不可贪赃,并惩治违反规定的从仆,说明他是一个清正廉洁、坚持原则的人;职位比他高的官员向他索要财物,他没有任何回应,说明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到村落里询问百姓的疾苦。 至:到。
(2)句意:命令他赔偿橘子的价值。偿:抵偿,赔偿。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有:此……也,判断句,表示“这是……”的意思;官物,官署的财物;擅,擅自;折,折断,这里指折花;治,惩治。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由“李�为福建将乐令,春秋行乡饮酒礼时,至村落间问民疾苦,牧竖妇女皆环集,导之以善,肫然如家人”可知,李�在担任福建将乐县令期间,春秋行乡饮酒礼时深入村落,主动询问百姓的疾苦,而且通过善道引导,使得乡人受到感化而归顺,当地治安良好,这足以证明他关爱百姓,治理有方;
由“�初至官,与家人约曰:‘在官,俸金外皆赃也,不可以丝毫累我。’”“尝出郭省敛,从仆摘道旁一橘”“立下马杖之,命偿其直”可知,当家人擅自折桂、从仆摘橘时,他都严肃处理,毫不留情,这体现出他清正廉洁,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
由“上官有索馈者,无以应,遂去官归”可知,面对上级索贿,他毫无回应,最后选择辞官,这种坚决不迎合不正之风的行为,彰显了他刚正不阿的品质。
参考译文:
李�担任福建将乐县的县令,在春秋举行乡饮酒礼的时候,到村落里询问百姓的疾苦,牧童和妇女都围拢过来,他用善道引导他们,诚恳真挚的样子就像对待自家人。满一个月,县里的人都受到感化而归顺,境内没有盗贼,诉讼公堂很少有鞭打的惩罚声。李�刚到任时,和家人约定说:“在任为官,俸金以外的都是赃物,不能因为丝毫财物连累我。”官署里有两棵桂树,正逢花开,李�指着它们说:“这也是官署的财物,擅自折花的人一定惩治他。”从此家人不敢簪戴桂花。他曾经出城考察收取租税,随从的仆人摘了路边的一个橘子,他回头看到,责备说:“怎么能破坏法规从你开始!”立刻下马用棍子打他,命令他赔偿橘子的价值。过了三年,上级官员有索要财物馈赠的,他没有回应,于是辞官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