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现代文阅读Ⅱ(13分)
微弱的光亮
黄海子
①晚上7点,我在盘山公路上开着车。
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仿佛众多的棉絮在亮光中漫舞。
②我们此行的车上共有三人。我把车停在路边,下了车,坐在副驾驶的大姐也随我下了车。“这天气真是的……”大姐说。“要不我们回吧?这大雾确实不能再往前了。”
我对大姐说,大姐沉默着。
③没有风,路边看不见的树滴滴答答地滴着水。公路上除了我这辆车,再没有车驶过。我感觉浓雾里那些细小的雾的颗粒,慢慢地钻透我的衣服,贴上我的皮肤,我感觉到了隆冬才有的寒冷。而滴答的水声,让整个夜显得孤寂又没有生气。
④大姐是我不久前才认识的,60岁左右,人清瘦但很精神,我们同在一个助学群里。我们此行是去山里的一所学校开展调查,调查那里有多少孩子需要资助。
⑤我们在小镇上吃午饭的时候,同行的另一个人告诉我,他是冲着大姐的“精神”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他说,大姐早就退休了,老公走得早,孩子在国外生活,接她去国外定居,她去了不喜欢那边的生活,一个人跑回国来了。跑回来的原因还有一个,她想聚一帮人,在她有生之年,资助一些需要资助的学生。
⑥车上的人见我和大姐有一阵没说话了,使放下车窗喊我们:“大姐,你们两个上车来商量。”我和大姐上了车,
⑦大姐问我:“导航上我们离目的地还有多远?”我说:“还有5公里国道、3公里村道。要是没有雾,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到达。”同行的另一人搭话:“我们往回走,到镇上有多远?”我说:“距离与到目的地差不多。”大姐见我们都想要返回,急忙说:“不能返回!”我和同行者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大姐说:“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出发前给学校的老师打了电话,叫他把需要资助的孩子和孩子家长都叫到了学校。山里孩子的家离学校都不近,答应了他们,就要守信。还有一个原因,明天一早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调查,我们拖一天,其他学校的孩子就会多一天期盼。”
⑧
大姐说完沉默了一会儿,转过身对坐在后面的同行者说道:“你不会开车,我虽然会开,但是眼睛不好,这样吧,我们两个下车去用手机电筒给车照路,连着车灯的光,我想应该看得见路,我们能早些到。”然后对着我说:“你慢慢开车跟着我俩,你看如何?”
⑨我不同意,决意要大姐开车。最后大姐生气地说:“我知道你为我好,可是我眼睛真的不行了,从车玻璃看出去只看得到雾,一点路面都看不到,所以这车必须得你开。”
⑩正当大姐和同行者下车准备给我照路的时候,大姐的电话响了。是学校那边打过来的。大姐在电话里说:“不用不用。我们在公路上,雾是很大,我们开得慢,麻烦你们多等我们一会儿,不用来接我们,更不用来给我们照亮,我们开慢些就行,我们一定会到……”大姐接完电话,就下车给我照路去了。
⑪我随着大姐的身影,慢慢地开车往前行。凭脚下加油的力度,我断定我们到了一个很陡的上坡路。突然,我看见大姐的身子一晃,整个人栽倒下来,朝着车头滚了过来。我吓得有些手足无措,急忙停车去查看状况。准备扶大姐的时候,她自己却站起来,嘴里嘟哝着:“这该死的石子,我踩石子上了,溜了脚。”
⑫大雾里,大姐身裹雾气,拍了拍身子,倔强地继续探路。在她拍身子的时候,那些裹在她身上的雾变得缥缈起来。
⑬我刚上车,恍惚听到了呼喊大姐名字的声音。再仔细听,是很多声音在呼喊大姐。慢慢地,有微弱的光亮从陡坡往下缓缓下来。先是昏黄的几颗,然后是昏黄的裹着雾的大团,继而是几大来,在雾气里格外明了。
⑭是老师、学生、学生家长来接我们了。那段被雾埋没的路,一下子就明亮宽敞起来,我的眼睛却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模糊了……
⑮多年后,大姐在大雾里说的一句话,一直像那天大雾里的微光一样照亮我前行的路。
⑯她说:“哪怕微弱得只有丁点的光亮,连起来,就能照亮人前行。”
(选自《党员文摘》,有删改)
17. 通读全文,说说题目“微弱的光亮”的含义。
18. 第⑤段从记叙顺序上来看属于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第②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大姐的“沉默”,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大姐当写时的内心活动。
(1)我对大姐说,大姐
沉默着。
(2)大姐说完
沉默了一会儿。
20. 简要概括文中大姐形象的主要特点。
21.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表格。
环境描写
|
主要作用
|
探究小结
|
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仿佛众多的棉絮在亮光中漫舞。
|
①
|
③请对如何写好环境描写提出两点建议。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节选自《社戏》)
|
②
|
【答案】
17. 这里的“微弱的光”,指的是汽车在大雾中发出的弱小的光芒;也指村民们迎接我们时手电筒发出的并不明亮的光线;还指大姐的坚持与爱心给“我”的力量和启示。
18. ①插叙 ②让读者能更好的认识到“大姐”高尚品质,突出了人物形象,也为下文大姐坚持前往目的地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9. (1)示例:是呀,这么大的雾行车确实有危险。可如果就此回头,不仅失信,对不起在那等待的村民,也会影响后来的行程呀。
(2)示例:你们大家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不过你们担心的也对,我们该怎么找出解决的办法呢?
20. 大姐乐观自信有、不怕困难,爱心乐于助人,心系乡村教育和困难学生。且诚实守信,能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同时,她还理解宽容他人,能吃苦肯付出,时时为人着想,不愿为他人增添麻烦。
21. ①描写了夜晚行车的路上的环境,表现了此时行车的不容易,表现“我”和大姐等的担忧之情。
②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着笔,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充满诗情画意,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优美的景物描写衬托出出我们去赵庄看戏的愉快心情。
③示例:环境描写要能很好的烘托人物内心的心理、情感;环境描写要能突出人物形象,表现出主题思想;环境描写要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形式要多样。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从第①段“晚上7点,我在盘山公路上开着车。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可知,这里的“微弱的光”,指的是汽车在大雾中发出的弱小的光芒;
从第⑬段“我刚上车,恍惚听到了呼喊大姐名字的声音。再仔细听,是很多声音在呼喊大姐。慢慢地,有微弱的光亮从陡坡往下缓缓下来”可知,这里的“微弱的光”也指村民们迎接我们时手电筒发出的并不明亮的光线;
再从第⑮段“多年后,大姐在大雾里说的一句话,一直像那天大雾里的微光一样照亮我前行的路”,第⑯段“哪怕微弱得只有丁点的光亮,连起来,就能熙亮人前行”可知,这里的“微弱的光”也指大姐的坚持与爱心给“我”的力量和启示。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记叙的顺序的理解。
本文记叙的是我们一行人一次夜晚去山区开展调查工作的情景,而第⑤段则是介绍“大姐”的家庭状况,生活状况等,所以是“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插叙“跑回来的原因还有一个,她想聚一帮人,在她有生之年,资助一些需要资助的学生”这一内容不仅让读者能更好的认识到“大姐”高尚品质,突出了人物形象;再联系第⑦段“不能返回”可知,也为下面“大姐”为什么坚持要到目的地,不返程这一内容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1)“沉默”是不说话的意思,表明了“我”的话让大姐陷入思考,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才恰当。联系“要不我们回吧?这大雾确实不能再往前了”这一问题可知,大姐对“我”说的问题有着高度的认同,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再联系第⑦段大姐“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出发前给学校的老师打了电话,叫他把需要资助的孩子和孩子家长都叫到了学校。山里孩子的家离学校都不近,答应了他们,就要守信。还有一个原因,明天一早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调查,我们拖一天,其他学校的孩子就会多一天期盼”可知,大姐又觉得此时如果回去了,不仅失信,对不起在那等待的村民,也影响后来的行程。“沉默”表现了她矛盾的心理。
(2)大姐说完沉默了一会儿。这里的“沉默”是大姐解释完之后的留下时间让我们思考,她在等待我们的答复和认可。联系第⑧段“你不会开车,我虽然会开,但是眼睛不好,这样吧,我们两个下车去用手机电筒给车照路,连着车灯的光,我想应该看得见路,我们能早些到”,“你慢慢开车跟着我俩,你看如何”可知,这时的“沉默”也是她在思考如何对付出现的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
据此写出当时的心理活动,言之有理即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分析。
从第⑤段“一个人跑回国来了。跑回来的原因还有一个,她想聚一帮人,在她有生之年,资助一些需要资助的学生”可知,大姐是一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热心人,能关爱他人,心系乡村教育和困难学生。
从第⑦段大姐“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出发前给学校的老师打了电话,叫他把需要资助的孩子和孩子家长都叫到了学校。山里孩子的家离学校都不近,答应了他们,就要守信。还有一个原因,明天一早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调查,我们拖一天,其他学校的孩子就会多一天期盼”可知,大姐是守信用的人,能急人所急,想人所想。
从第⑨段“我知道你为我好,可是我眼睛真的不行了,从车玻璃看出去只看得到雾,一点路面都看不到,所以这车必须得你开”可知,大姐能理解他人、宽容他人,能吃苦懂付出的人。
从第⑩“不用不用。我们在公路上,雾是很大,我们开得慢,麻烦你们多等我们一会儿,不用来接我们,更不用来给我们照亮,我们开慢些就行,我们一定会到……”可知,大姐能时时为人着想,不愿为他人增添麻烦的人。
从第⑮段“多年后,大姐在大雾里说的一句话,一直像那天大雾里的微光一样照亮我前行的路”,第⑯段“哪怕微弱得只有丁点的光亮,连起来,就能照亮人前行”可知,大姐还是个乐观自信,勇敢无畏的人。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一空:
从“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可知,这一描写了夜晚行车的路上的环境,表现了光线弱,能见度差,从而突出行车的不容易;
再联系第②段“‘这天气真是的……’大姐说。“要不我们回吧?这大雾确实不能再往前了”可知,“我”和大姐等的很担忧。“我”担心这样的路况开车会了同,大姐担心到不了目的地,影响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空:
从“散出来的清香(嗅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触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视觉)”可知,这一节环境描写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着笔,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充满诗情画意;再联系此次赵庄看戏的不易和后方“于是赵庄便真的在眼前”这一内容可知,这优美的景物描写衬托出我们去赵庄看戏的愉快心情。
第三空: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展示人物性格,交代故事发生时间等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社会环境的作用是交代社会时代大背景,突出浓郁的地域风情。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时间、地点、景物、气候、季节等方面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某种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二是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某种心情,具有象征暗示作用。三是通过环境描写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思,深化主题。四是烘托人物心情及反映人物性格,增加文章真实性。
据上分析,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