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杨最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4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题)

七、文言文阅读(共
8
分)
15.(8分)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逋
①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书李�②劾之,有诏复往。最乃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徵③。
历郎中,治水淮、扬。值世宗即位,上言:“�锕夂�
④西南高,东北下。运舟行湖中三十余里。而东北提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监城、兴化、通、泰良田悉遭其害。宜如往年白圭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提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出为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
(选自《明史•列传•卷九十七》,有删节)
【注】①逋(bū):拖欠,这里指收取拖欠税收。②李�(suì)、白圭:人名。③徵(zhēng):同“征”,征收。④�锕夂�(fàn),湖名。
(1)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提为外障可百年无患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A.不
物喜

为便
B.极
岁灾民困状
杂然而前
C.是为上
        
之不以其道
D.良田
遭其害
        
如外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参考译文:
甲文: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文: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他被授予工部主事。到山西督促交纳拖欠的租税,对老百姓的贫困非常同情,没有奏请皇上就返回了。尚书李�弹劾他,皇上诏令他再去。杨最于是极力陈奏岁年收成不好,老百姓的贫困情况,请求延缓征收赋税。
杨最历任工部郎中,治理淮河和扬州一带的治水工作。当时正好遇到明世宗即位,他上书说:“�锕夂�的西南方地势高,东北方地势低。运粮船在湖中行驶三十余里。但是东北方的堤岸不超过三尺高,一旦遇到连绵的阴雨和猛烈的风暴,堤岸就会被冲决,从而阻碍运粮船,监城、兴化、通州、泰州等地的良田也都会遭受其害。应该像往年白圭修筑高邮康济湖那样,专门下诏让大臣们加固内河堤岸,并将旧堤岸培高作为外障,这样可保百年无患,这是上策……”后来,他出任宁波知府。他请求废除浙东的贡币,皇帝下诏全部用银两来替代,百姓觉得这样很方便。他后来累迁为贵州按察使,又入朝担任太仆卿。
 
答案:
(1)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
(2)D
(3)①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
②他奉命到山西督征赋税,同情百姓贫困,不等上报朝廷减免赋税就立即返回。
(4)甲文通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体现了孟子“仁政”中“以民为本”的思想。乙文则通过杨最的政绩,如请求缓征赋税、治理水患、请罢贡币等措施,展现了其关心百姓疾苦、减轻民众负担的仁政实践,也体现了孟子“仁政”思想的精髓。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7:12
下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7: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