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一座城盈满书香,便会显现出光彩照人的气质。泉水泠泠,荷香沁脾,济南是举世闻名的泉城;文脉悠长,书香荧绕,济南也是名副其实的书城。①
这里,不仅独具人文之美,更具自然之美。泉脉与文脉相映成趣。②
历代文人雅士题咏济南的诗文超过两万首以上。一代大儒周永年在这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馆藏书籍______,供人免费抄阅,“与天下万世共读之”的理念由此推广。书多,爱读书的人更多。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整》公布结果显示:③
在全国

最爱看书城市

评选中,济南位居
36
个大中城市之首。以书筑城,以城圆梦。④
2023
年,济南第三次承办全国书博会,成为万众瞩目的阅读盛会。以万卷智慧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书香正濡养着城市的创新发展。看得见一城山色,听得见泉水叮咚,闻得见满城书香。书香如一泓清泉,在济南大地上诗意流淌。
1.文段中加点词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泠泠(líng) B.荧绕 C.相映成趣 D.濡养(rú)
2.填入文段中画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九牛一毛 B.汗牛充栋 C.应接不暇 D.纷纷扬扬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语言表达
4.根据下面图表中呈现的内容,为图表命名。(不超过15个字)
积累与运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
图表名称:
      
5.请在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高山不舍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①
      
      ;森林不舍任何树木,所以能那样广袤。
中华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就在于其突出的包容性。从“胡服骑射”到“孝文汉化”,从“夷夏有别”到“中华一家”……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共同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不仅融合了我国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②
      。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地中海文明都相继进入中国,与中华文明融合共生,实现本土化。包容性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血脉之中,让中华文明彰显着勃勃生机。

 

 

 

答案:

1.B 2.B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B.荧绕――萦绕;
故选B。
2.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九牛一毛:指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B.汗牛充栋:指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用来形容藏书非常多。
C.应接不暇: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用来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D.纷纷扬扬:形容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也用来形容消息、流言广为传布。
在此形容馆藏书籍很多,应使用“汗牛充栋”;故选B。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语序不当;应改为:这里,不仅独具自然之美,更具人文之美;
B.“超过”与“以上”语意重复,应删去“以上”;
D.主宾搭配不当,在“成为万众瞩目的阅读盛会”添加“本次书博会”;
故选C。
4.山东古代科技发展历程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图片内容涉及不同历史时期:史前、春秋战国、魏晋、宋元。涵盖多个领域的成就:声学原理(陶制号角)、手工业制造技术(《考工记》)、农业科学技术(《齐民要术》)、潮汐原理(燕肃的成就)。都与山东地区相关:每个成就都明确指出是山东的遗址、人物或著作所代表的成就。
示例:山东古代科技成就展
5. 示例:沙漠不舍任何沙粒     所以能那样无垠     示例:还积极吸收外来文明的有益成果,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补写时,要根据上下句的内容、句式等进行补写。
第一、二空:结合上下句可知,补写时要注意句式为“……(名词)不舍任何……(名词),所以能那样……(形容词)”。
示例:夜空不舍任何星辰,所以能那样浩瀚。
第三空:结合前文提到的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以及“不仅”这个关联词,可以判断出这里需要补充的句子应该是与“融合我国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相对应的,且表达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内容。从前文所举的例子如“胡服骑射”“孝文汉化”等,和后文提到的“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地中海文明都相继进入中国”来看,既有国内不同民族间的融合,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故句子可补写为“还善于借鉴国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以实现自我更新与提升”或“还能够接纳世界其他文明的精华部分,进而持续发展壮大”等。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午7:46
下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午7: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