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
题。(16
分)
假如贝加尔湖有耳朵
苏沧桑
①一个人进入贝加尔湖,如一粒尘埃落入眼睛。
②踩在贝加尔湖冰面上的每一步,像踩在一个婴儿的肉身上,鞋底的防滑冰爪碾着他的皮肤、骨骼、毛发,碾着他的梦。积雪发出的嘎吱声仿佛他的呻吟,闪电般的冰裂缝里仿佛回响着他的心碎声。
③我将脚步停在一堆篝火前,嘎吱声消失在篝火的噼啪声和铁锅炖鱼发出的咕嘟咕嘟的沸腾声里,以及俄罗斯司机将斧头砍向木柴的咔咔声里。
④丝丝缕缕金色的阳光将贝加尔湖的冰面、积雪、蓝冰、冰柱、冰花、冰洞一同织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冰茧里。层层叠叠的蓝冰,如同被定格的时间。假如时光倒流,我们会看到波浪一边推进一边瞬间结冰,在湖岸层层堆积,层层倾轧,如纷至沓来的往事,如来不及排遣的心事。湖岸边的冰洞则像一个个流落在人间的天使,熠熠发光的冰柱、冰凌是其骨骼,精美绝伦的冰花是其羽翼,每一个冰洞都振翅欲飞,想逃离人群、逃离喧嚣。
⑤从一个冰洞里出来时,俄罗斯姑娘达丽娅愤愤地说:如果你们看到有小孩子敲打冰柱,请帮我说他们哦!
⑥零下30℃的气温会咬人,伸出手指超过一分钟就会被咬得很痛,像在提醒我:不要放肆。
⑦我将冻僵的双手凑到篝火前,突然看到了贝加尔湖的眼泪――2500万岁的老人的眼泪――篝火融化了木柴四周的一小圈蓝冰,像冰湖流出的泪水,瞬间又冻结成冰。龙钟老人般的冰湖,沉睡婴儿般的冰湖,任由人类在他的身体上留下伤口,不管人们因仰慕而来,还是因生计而来。
⑧会咬人的气温,成了贝加尔湖唯一的、无力的守护神。
⑨贝加尔湖名字的其中一个寓意,是“天然之海”。我的心里对贝加尔湖生出了深深的内疚,为自己的到来和打扰。我的心里对蓝色星球生出了深深的内疚,为自己的到来和打扰,为自己生产的垃圾。
⑩杜鹃鸟会将自己的蛋下在别的鸟的巢里,小杜鹃鸟一睁开眼睛便会本能地推开别的鸟蛋和幼鸟。这无关善恶,是这一物种的生存本能。蝴蝶会将卵产在蚁穴里,蝴蝶幼虫一出生便会散发一种类似幼蚁的气味,还会模仿幼蚁的声音歌唱,甚至模仿蚁后的声音,持续伪装得以接受供养长达两年再破茧成蝶。这同样无关善恶,也是物种的生存本能。
⑪地球上,只有一种动物,不是因为生存,而是因为贪婪而互相算计、自相残杀。
⑫
荒野也许需要鲜活的生命,但需要的一定不是你我。
⑬假如我是贝加尔湖底生长着的海绵,一定会听到冰湖深处的一声叹息。
⑭不知是谁叠的两块冰,像两只透明的小鸟,在夕阳下依偎着。逆光里,两块冰又像一对恋人。
⑮三名俄罗斯少男和少女拉着手在湖面上滑冰。他们的动作丝滑、恣意,像三只发光的蝴蝶。
⑯我拿着一杯刚烧开的热水,在夕阳下玩泼水成冰。我将手臂抡起画一个圆,唰――一杯热水瞬间化成弧形的冰雪,逆光里,像一条巨龙。
⑰暮色中仙境般的贝加尔湖畔,承载着与国籍、年龄、性别无关的凡人的幸福,纯净的冰天雪地让心思简单、让快乐加倍。我们忘记了远方的隆隆炮声,忘记了金币碰撞时发出的当啷声。
⑱追着夕阳顺着村庄的斜坡往松林里走时,我看见一座座木屋升起袅袅炊烟。一座木屋前堆满积雪的小路上,蹲坐着一只一动不动的哈士奇,它的眼睛定定地望向远处。一开始我以为它在看我们,当我走到它身边对它说哈��时,它依然无视我,一动不动。同伴说,它在一心一意等它的主人呢。
⑲来过贝加尔湖8次的郑清和我们说起他的历险记。贝加尔湖有很多狗,它们个子很大,性情却温顺。他第一次来时,一只边牧突然站起来扑到他肩上,他误以为它要伤害他,一把抓住它的项圈,它也以为他要伤害它,使劲挣脱……在狗主人赶来前,它一直冲着他狂吠,好像在替贝加尔湖呐喊:“走开!走开!”
⑳
。
㉑“我工作的本质是试图放大野生的声音,它们的语言,一个比文字更古老的,我们似乎再也听不到的声音。”运用多重曝光技术、对质感和纹理作出独特处理而使作品呈现梦幻迷人效果的英国印象派摄影师斯蒂芬如是说。
㉒空气里没有一粒沙尘,我的左眼却突然又痒又痛。狗毛?猫毛?细菌?我在夕阳的逆光里伸出手,指纹的皱褶间会不会是一粒细菌的重峦叠嶂、云蒸霞蔚?我的眼眸会不会是一粒细菌的贝加尔湖?我们行走在千山万水间,会不会也是一团团细菌?我们爬进了谁的眼睛,让谁又痒又痛?
㉓再过两个多月,贝加尔湖的冰面会开始融化,贝加尔湖会从梦境中渐渐醒来。假如我是湖中的十万只海豹之一,一定会日夜期盼着头顶上汽车的轰鸣声、脚步声、聒噪声随着冰湖的解冻一起消失。
㉔离开湖面上岸前的最后几步,我脱下防滑冰爪,在深蓝色的冰面上趴下来,将左耳尽可能地贴近冰面,贴近冰面下隐约可见的一串串呓语般的气泡冰,想最后听一听贝加尔湖的声音。出乎意料,我听到了一个让我感动的人类的声音:谢谢晴朗的天气,谢谢贝加尔湖。
㉕“树有耳朵开鲜花,草有耳朵会发芽,水有耳朵起浪花,山有耳朵升月牙”,假如贝加尔湖也有耳朵,一定听得到我心里的声音:感恩、见谅。
(有删改)
8.第②段描写了作者踩在贝加尔湖冰面时的感想,这与第⑭-⑰段描写人们在湖面的欢愉、享受截然不同,请从构思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
9.第⑫段画线句内涵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
10.以下哪个句子更适合放入第⑳段,请说明理由。(4分)
甲:此时,时而响起的狗吠声,在暮色中的旷野里回荡。风吹落积雪的沙沙声,在暮色中的旷野里回荡。
乙:此时,时而响起的狗吠声和风吹落积雪的沙沙声,在暮色中的旷野里回荡。
11.苏沧桑的作品被誉为“散文中的天籁之音”。请从本文的选材和主题角度,谈谈对这个评价的认识。(4分)
答案:
(二)(共16分)
8.第②段将贝加尔湖比作婴儿,形象体现了贝加尔湖洁净灵性、稚嫩脆弱,又以“碾”“呻吟”等词表现防滑冰爪的踩踏是对它的蹂躏伤害,表现作者内心的不忍与内疚
2分。但是贝加尔湖却给人们以纯粹的幸福享受,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形成强烈反差2分,既形成了情感起伏,又引人深思,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1分。(评分说明:结合第②段内容分析情感,2分;写出与后文情感的反差,2分;情感起伏/引发思考的效果,1分。共4分,给到满分为止。)
9.答案示例:生活在贝加尔湖的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贝加尔湖纯净、优美的景观,但是人类却给这里带来了噪音、垃圾、掠杀等破坏行为,所以它并不欢迎人类的到来
2分。这句话揭示了自然景观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谴责与内疚之情2分,同时也是在警醒人类,引发对“人类与自然如何保持必要的界限”“如何敬畏自然”等的思考1分。(评分说明:句子含义的解读,2分;指出其价值及作者的情感,2分;引发的思考,1分。共4分,给到满分为止。)
10.答案示例1:甲句更合适。用两组句子分别描写狗吠声和沙沙声,写出了狗吠声的此起彼伏和响亮,用积雪被吹落的沙沙声突出了周围环境的空阔寂寥
2分;呼应贝加尔湖因人类到来而变得喧闹,但其自身却又纯净、宁静,具有涤荡人心效果的环境特点2分;引出下文,呼吁人们放大、倾听野生的声音1分。(评分说明:分析出效果,2分;写出与贝加尔湖特点的联系,2分;写出引出下文的作用,1分。共4分,给到满分为止。)
答案示例2:乙句更合适。将两种声音合于一句,音量一高一低,以声衬静,衬托暮色中的贝加尔湖畔旷野的空阔寂寥。(评分说明:根据回答内容,最多给2分。)
11.选材方面,作者以细腻的文字描写了贝加尔湖的冰面、积雪、蓝冰等绝美的自然景色,呈现了静谧、空灵的自然意境,将贝加尔湖最纯真最自然的大美姿态展现于读者眼前,震撼人心,堪称“天籁”2分。作者对自然的伤痛感同身受,为人类的贪婪而忏悔,也向人类发出警示,呼唤健康和谐的自然生态,呼唤美好人性的回归的主题,令读者为之动容2分。“散文中的天籁之音”这一评价,既是评论者高度赞美了作品所描写的自然之态,又是高度认可作者对自然的深沉大爱和悲悯情怀。(评分说明:一个角度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