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夫《归来》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归 来
王祥夫
今年的杏花开过后,忽然又下了一场雪,雪下得很大,但化得也很快,才半天,地上的雪就全没了,村里村外,到处是一片泥泞,又起了雾,远远近近一片模糊。吴婆婆家的人是该回来的都从外边匆匆忙忙赶回来了,谁让地那么滑,吴婆婆滑了一跤就去了。吴婆婆的小儿子,也终于带着他在外边娶的媳妇赶回来了,都已经三年了,婆婆的小儿子三小总说是等过年的时候一定回来把媳妇带给婆婆看,但他总是忙。现在三小带着媳妇和已经三岁了的孩子从外边赶回来了。三小是连走带跑,几步就抢进了院子。屋里忙事的人猛地听到有人从外边闯了进来喊了一声“妈――”,接着就是“呜――”的一声,是三小?屋里的人马上都白花花地跑了出来,可不就是三小。还有三小的媳妇,瘦瘦的,而且黑,抱着儿子,跟在三小后边。三个人齐齐跪下,院里又马上腾起一片哭声。这时婆婆的大儿子出现了,把小弟从地上拉起来。这么一拉,三小就又大哭了起来,顿着脚。大哥又拉三小,要三小进屋,却忍不住“呀”了一声。三小回转身来,用另一只手紧紧攀住了他哥。大哥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啊呀,三小?”    
堂屋里的晚饭已经摆上了,①
大灯泡白刺刺地悬在头上。先是三小站起来,把放在自己面前的那碗炖肉用一只手端起来放在大哥的跟前,紧接着是大哥亦站起来,把那碗肉又端起来往弟弟三小这边放过去。然后一家人才开始动筷子吃饭。哑子二哥只盯着三小看,忽然“呀呀呀”地叫起来,被大哥用手势打住。但哑子二哥还是用手指着自己的胳膊“呀呀呀”地喊,大哥又把他喊住,用手势告诉他别喊,“吃饭!”太哥说完这话就不知再说什么,筷子在盘里夹了一下,却什么也没夹,收回来。
“去,看看香完了没有?”大哥对大嫂说。
三小已经站起身,一迈腿,跨过凳子,抢先出去。
大哥忽然放低了声音,趁三小出去,他想问问三小胳膊的事。
三小的媳妇忽然低了头。三小媳妇说那个厂是做胶鞋的,刚刚开起,三小出事后给了八千块钱。三小媳妇又停停,说:“三小他咋能回来?咋也不能回来。”三小媳妇的声音很低,停片刻,又说:“那老板人其实挺好的,他也没办法,他也没钱。”三小现在还在那厂里,给人家看门,还养了一只羊,是奶羊,给孩子挤奶吃。又说,还在房后开了一小片地,种菜,给自己吃。不知谁轻轻“唉”了一声,②
白刺刺的灯下,一张张脸都很白很紧。大哥把自己筷子伸过去,有些抖,他夹菜,夹准了,筷子没收回来,却送到三小媳妇的碗里。大嫂也跟着夹菜了,夹一块肉,也没收回来,也送在三小媳妇的碗里,又夹一筷子,想想,放在三小的碗里,然后放下筷子出去了:“三小,三小,进来吃饭。”大嫂的声音从外边传了进来,声音只是颤,只隔片刻,大嫂的声音忽然变成了哭声――她进这屋的时候,三小才三岁。有时候下地,她后边背着三小,前边抱着自己的儿子。
按这地方的规矩,妯娌齐了,要看看箱里留下没留下值钱东西,当着全家,把东西都收拾过,谁也没有闲话。大嫂领着二嫂和三小的媳妇把吴婆婆的屋子收拾了一遍,把箱子开了。箱子里塞得满满的,小孩子的衣服,大哥穿过二哥再穿、三小又穿的旧衣服。再有,旧鞋子,他们父亲的旧鞋子,家做的,穿旧的,而又洗干净的。再一个盒子,里边都是线,红线绿线黑线蓝线,一轴一轴,一团一团,还有针,插在线团上。再翻,居然还有鞋样子,有大哥的,也有二哥的,还有三小的。大嫂眼红了,想哭一声,却突然叫了起来,一个包,被翻了出来,用吴婆婆的旧头巾包着,这个头巾包被打开了,妯娌三个同时都“呀”了一声。因为收拾吴婆婆的箱底,③
屋里
灯换过了,白刺刺的,角角落落都亮。屋里的人你看我,我看你,一万五千八百块的钱在这里。大嫂先哭出来。想起吴婆婆常年就饭的那碟子盐豆,吴婆婆只说是吃斋,是从不吃肉,但儿子孙子们碗里的剩饭,即使是荤菜,吴婆婆也会打扫得干干净净。
办完吴婆婆的事,院子门口那株香椿树上的叶子都张开了,那只鸟的窝也有样子了。三小说什么都要走,也终于带着他的媳妇和儿子走了,三小和媳妇惦着那边的羊和菜地。家里人虽不愿三小走,但心里也好受了一些。吴婆婆留下的那些钱,大哥一家同意,二哥一家也同意,全都给了三小。这天中午,哑子二哥突然在家里“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叫了起来,连带着他那个哑子媳妇也在叫。隔壁大哥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忙地过来。哑子二哥手里拿着那个包儿,是吴婆婆的那个头巾包,大哥记起了那天晚上三小说的那句话:“可怜我二哥是个哑子,老来老去比我都可怜。”
“放好放好!”大哥打着手势,“放在谁也看不到的地方。”    
然后,大哥去打香椿了。大嫂什么也没说,把大哥打下来的香椿,一小捆一小捆扎好。他们合计好了,明天要进趟城,再买些菜籽。
(选自《新中国文学经典丛书・1949-2019》,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了雪后“一片泥泞”“一片模糊”的景象,营造了阴冷的氛围,与小说中人物此刻回家的心情相契合。
B.大哥拉三小进屋时突变的脸色表明他已发现三小少了只胳膊,这使得吃饭时大哥反复制止二哥的行为显得合乎情理。
C.文中画波浪线处表现了大哥因为与三小长时间分离感情淡漠,在突然面对他残疾的现实后有些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
D.小说末尾写大哥打香椿,夫妻合计进城买菜籽,表明他们在经历了老人去世等家庭变故后,重新回到了生活的常态。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用“大、白、悬”等词凸显出灯光的刺眼,使人感受到时隔三年后家人重聚时涌动的复杂情感。
B.句子②中“白刺剌”的灯光与众人听完三小媳妇讲述后苍白的脸色相映衬,透露出人物内心的沉重。
C.句子③中吴婆婆房间里那“白剌剌的”、照得四处都亮的灯,象征着吴婆婆勤劳顾家的美好品德。
D.文中“白剌剌的灯”反复出现、渲染气氛,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的作用有相似之处。
8.小说为什么以“归来”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9.有人评价王祥夫的小说“闪现着温暖的光芒”,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 Ⅱ(本题共 4 小题,17分)
6.(3分)C(“因为与三小长时间分离感情淡漠”分析有误,此处主要表现出大哥内心震惊、难过却不知怎样表达的状态)
7.(3分)C(“象征着吴婆婆勤劳顾家的美好品德”分析有误)
8.(5分)①小说情节紧扣“归来”展开:吴婆婆去世,家人“归来”奔丧,因遭遇意外多年未归的三小也最终回到了家乡。②以“归来”为题使主题更加深刻:长时间未团聚的家人再相聚,亲情“归来”,彼此感情更加深厚;每个人在经历家庭变故后又重新回到了生活常态,显示出生命的韧性。(答出第①点2分,第②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①面对不易的生活,母子之间、兄弟之间、妯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关爱,温暖而深厚的亲情让人动容。②面对生活的困境,三小乐观积极,努力改变现状;担心家人因自己的遭遇而伤心,他三年不归,独自承受,这一份坚韧与担当凸显了人性的美好,令人温暖给人激励。(答出一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5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