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关中的忆念
刘成章
我虽然离开关中平原好多年了,然而,时不时就会想起它。想起它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和村庄组成的画面。这里有王维隐居过的辋川,有五陵少年引着狗跑过的田埂,有王宝钏和张洁(一个是唐朝高官的女儿,一个是现代的馋丫头)都挖过的荠菜。从这里抬头望去,视线没有任何遮拦,可以看到太阳是如何升起来,又是如何落下去的。
颗粒归仓后,玉米、大豆和别的杂粮,又出苗了,嫩绿如婴儿的哭声。关中的土地,几千年来,总是这么忙着,没有一刻可以休息。有时候真让人不能不感叹:我们把这块土地,用得实在太勤了!然而这块土地,却总是默不作声,如同慈祥的母亲。
在西安,现代化建设常常与传统文化碰撞。这碰撞,有时相当疼痛,修建什么都费时,费力,费资金,但疼痛中也有大快乐。地铁9号线艰难地修成后,人们编了一出穿越剧。李斯叩见秦始皇,报告喜讯,秦始皇龙颜大悦。可是车站人员还要他们过安检,秦始皇震怒:“你好大的胆子,信不信抓你去修长城!”地铁的每一个站,都有与此地出土文物相匹配的壁画长廊。古与今的和谐统一,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展现。除了这些,还有别的风景。只要放眼看看,就能看到蓬勃生动的时代画卷:列车飞驰,阡陌纵横;垒垒帝王陵,煌煌新楼宇;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大专院校遍布郊区;闸门放水般的改革开放热潮方兴未艾,红日跃出秦岭似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景象繁荣。中国著名学者、陕西才子吴宓,曾经将陕西人的性格概括为生、冷、蹭、倔,他们就连对待吃也不例外。人们或许见过西安籍演员的吃饭视频,他们手里端的是粗瓷大老碗,碗里盛的是裤带般宽的油泼面,狼吞虎咽,好不威武!
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人们更可以骄傲地称它为“八百里秦川”。它的白菜芯子是古都西安。西安烟霞绕楼,霓虹洒街,古建新居鳞次栉比;高校众多,高水平的作家众多,其他艺术人才众多,书画爱好者众多,文化氛围浓厚。人们打趣地自诩:半城文化半城仙。西安人爱吃辣子,爱得昏天黑地;西安人爱吼秦腔,要是骂起人来,比吼戏还狠;西安人说话总是直戳戳的,而心地却实诚善良;西安人勇于打拼,要是认准一件事情,就会生猛倔强地干起来,翻江倒海。与其说西安城是用青砖砌成的,毋宁说,它是用合金铸就的一个魔幻盒子。即便是从西湖边移来的一株温婉的小草,过上三年,也能变得有些雄豪之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上海迁来的交通大学的男女教授们,来的时候还有些娇气,可是后来,一个个都成了虫咬不动、水沤不烂、火烧不着的撑起西部天空的栋梁。西安的羊肉泡馍、水盆羊肉、秦砖、汉瓦、碑林、埙以及秦兵马俑,总是环绕着我的视听,丰盈着我的生命。我在西安度过了青壮年时期。这里留下了我此生最深刻的记忆。我真切地感觉到,生活在这里,我十分舒心。虽然我的家乡在陕北,但身在西安,对我而言已不是身处异乡,我早已成了地地道道的西安人。
无事的时候,我总喜欢发点儿呆,静思默想,越想越觉得西安可爱。生活在这里几十年的我,燃烧着一颗争强好胜的心,为我所钟爱的文学奋斗不息。我想以自己的血汗,继承古都的文脉,实现理想中的真美、大美。虽然这里人间情事繁复纷杂,但我的要求极为简单:一碗葫芦头和一台电脑,就是我的幸福。写累了,呆呆地坐下,坐在张学良和杨虎城坐过的地方,抬头看看房梁上沿着细丝吊下来的蜘蛛,也是一种乐趣。更令我高兴的是,这里有许多和我志趣相投的人。我们常在这里切磋、创作,也开玩笑,笑声朗朗,至今犹在耳畔。但唐时明月还在天上,李白不知活了多少岁了,趁我一不留神还会出现在我的面前,至今还一身酒气。我定睛看他时,他狂放的身影摇摇晃晃,挥手咕哝道:“我醉欲眠君且去!”让人难以下台。然而唯其如此,我更喜欢他了。在时序的更迭中,关中平原红了的在风中打着呼哨的高粱、嫩绿的刚出土的豌豆,以及团团雪白的挤出棉桃的棉花,轮番辉映着我的脸庞和衣裳。喜鹊飞来飞去,羽毛的色彩简约而美丽。闷热的夏天傍晚,人们聚集在城门洞子附近,自拉自唱,吼一吼秦腔,以此来消暑。要是来点浪漫的,到月上中天的时候,你可以步上城墙睡一夜,让吹过十三个朝代的精华的风,挨个儿从你的身上吹过。如果你有幸做梦,梦境中肯定有轻歌曼舞。这时候你会猛然意识到,这厚厚高高的古城墙,里面包含着多少幸运啊。
到了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满房飘着岐山臊子面的酸辣香味。碗里是令人宽舒的汤,汤里呢,红的是胡萝卜,绿的是蒜苗,黄的是蛋皮,黑的是木耳,白的是豆腐,看一眼都教人食欲大开,不知是吃饭还是审美。
人若在关中生活过一些年月,每每回忆起来,嘴边定会泛起笑意。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嫩绿如婴儿的哭声”一句中,作者将视觉与听觉打通,生动地表现出玉米、大豆和别的杂粮出苗时那一抹嫩绿的鲜活与令人惊喜。
B.作者说西安的现代化建设常常与传统文化碰撞,这碰撞既疼痛也有大快乐。其中“疼痛”是因为城市发展中拆掉了不少古代的建筑。
C.作者举“西安籍演员的吃饭视频”的例子,意在说明西安人的日常生活中透露出西安人的性格特点:粗犷、豪爽、霸气、威武。
D.西安人打趣地自诩:半城文化半城仙。这是因为西安是一座文化名城,大学众多,作家与其他艺术人才辈出,文化氛围浓厚。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在写关中记忆的时候,重点以西安为例,采取对比的手法分析了西安的发展历程,突出了西安的时代气息。
B.作者说“它的白菜芯子是古都西安”,此句中,作者将关中平原比作白菜,将西安比作白菜芯子,生动而形象。
C.作者举交通大学的男女教授们的例子,意在说明西安能让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带有雄豪之气,变成“虫咬不动、水沤不烂、火烧不着”的栋梁。
D.作者以饱满的激情叙写了关中以及西安的自然景观与人事记忆,表达了自己对关中之地的热爱与赞美。文章语言活泼,用词大胆而新奇。
8.为什么作者说“越想越觉得西安可爱”?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
9.刘成章的散文语言表现力极强,字里行间往往流淌着文化、色彩与画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题分析】“是因为城市发展中拆掉了不少古代的建筑”于文无据。
7.【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解题分析】“能让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带有雄豪之气,变成‘虫咬不动、水沤不烂、火烧不着’的栋梁”言过其实,此处意在说明西安的城市秉性能改变人的心性。西安并不一定能让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变成栋梁。
8.【答案】①写作体验上:虽然西安人间情事繁复纷杂,但是“我”的要求简单,西安有可供“我”歇息、调整的去处,使“我”内心安稳。②人际交往上:西安有许多和“我”志趣相投的人,让“我”内心充实而愉悦。③自然景观上:“我”享受关中的四季,享受穿越历史的自然景观,感到幸运。④日常饮食上:日常的饮食既让“我”食欲大开,又让“我”品味到美感。(每点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解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分析原因,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到该句涉及段落――倒数第三段和倒数第二段。通过细读,我们可以找到相关的内容,比如“我”简单的幸福和乐趣、“我”的志趣相投的朋友、四季轮回的景观、教人食欲大开的饮食等。对应本题的分值,我们很容易将其划分成四点,然后从不同的层面作答。
9.【答案】示例:①文章写人叙事,于朴实的叙述中融入文化的基因,如“这里有王维隐居过的辋川,有五陵少年引着狗跑过的田埂,有王宝钏和张洁(一个是唐朝高官的女儿,一个是现代的馋丫头)都挖过的荠菜”“西安的羊肉泡馍、水盆羊肉、秦砖、汉瓦、碑林、埙以及秦兵马俑,总是环绕着我的视听,丰盈着我的生命”等,字里行间流淌着关中地区浓厚的文化气息;②文章在写景时着力描绘色彩,如“在时序的更迭中,关中平原红了的在风中打着呼哨的高粱、嫩绿的刚出土的豌豆,以及团团雪白的挤出棉桃的棉花,轮番辉映着我的脸庞和衣裳”“汤里呢,红的是胡萝卜,绿的是蒜苗,黄的是蛋皮,黑的是木耳,白的是豆腐,看一眼都教人食欲大开,不知是吃饭还是审美”等,让人置身于五彩斑斓的视觉享受中;③文章的语言充满动态美和画面感,如“李斯叩见秦始皇,报告喜讯,秦始皇龙颜大悦”“李白不知活了多少岁了,趁我一不留神还会出现在我的面前,至今还一身酒气”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每点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语言的鉴赏能力。
【解题分析】本题属于对疑难问题的探究,考查点在于分析文章语言的魅力。题干已经明确了“文化、色彩与画面”三个答题角度。考生要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分析,并简要答出其表达效果。
赞 (0)
梁晓声《回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9
季羡林《我的生活和学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