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试笔自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4年海南省中考题)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吾始至琼州,环视天水,横无际涯,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
①中,孰不在岛者?覆②水于地,芥③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时,水涸,蚁径去,见其友,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顷刻间竟化险为夷?念此可以一笑。
(苏轼《试笔自书》,有删改)
【注释】①大瀛(yíng)海:范围最广大的海。②覆:倒。③芥:小草。
9.借助《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古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句子
I.字音(填字母)
II.词语理解(填序号)
III.句子翻译
A.  héng    ①门前的木栅栏。②与“纵”相对。③宽阔、广远。
B.hèng    ①粗暴、不讲理。②不吉利的、意外的。
(1)水中藻、荇交
 
 
 
(2)环视天水,
无际涯。
 
 
 
A.jǐ  ①古水名。②姓
B.  jì  ①渡,过河。②通,贯通。
(3)茫然不知所
 
 
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渡过。
10.阅读两文,分别概括苏轼是如何调整心态的。
 
 
答案:
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1)句意:水中藻荇交错纵横。横:héng,与“纵”相对。故选A②。
(2)句意:环视天地和海水,都是那么宽广无边。横:héng,宽阔、广远。故选A③。
(3)句意:茫然不知漂泊到哪里。济: jì,渡,过河。故选B①。
1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甲文中,结合“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苏轼通过与朋友夜游承天寺,在月色竹影的美景中见天地之广,从而释怀,获得宁静与愉悦。
乙文中,结合“覆水于地,芥③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可知,苏轼将自己比作漂浮在水中的蚂蚁,认识到世事无常和个人渺小后,豁达地笑对人生变故。此外,结合“少时,水涸,蚁径去,见其友,……岂知顷刻间竟化险为夷?”可知,苏轼通过理性思考,发现即使身处困境,也许转瞬之间便可化险为夷,心情随之豁达、开朗。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脱去衣服准备睡觉,月光从门窗洒入屋内,我愉快地起来走动。心想没有人陪我共享这美好月色,于是就去承天寺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俩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似乎积水般的空明清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人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我刚到琼州时,环视天地和海水,都是那么宽广无边,心里感到凄凉伤感地说:“我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个岛呢?”不久而后,我又想道:天地就如同在一片无边的水中,九州大地也不过是在大海之中,谁不是在岛上呢?假如水洒到地上,一根小草在水上漂浮,一只蚂蚁附着在小草上,茫然不知漂泊到哪里。不久水干了,蚂蚁顺路离去,见到它的朋友,流泪说道:“差一点就再也见不到你了。”怎么能知道在瞬息之间竟然是化险为夷呢?想到这个也可以一笑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54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54

相关推荐